天朗氣清,宜郊遊
六點半就起床,到旅舍附近的便利店吃早餐,施施然的輕騎出發,看看錶,才八點鐘,就在河濱自行車道,按進度,兩小時内應該可以到達距離台北二十多公里的桃園火車站了,如無意外。
世事,往往出人意表。
從西門町出發,應該有兩條橋可以過河到對岸,再沿河濱慢慢走,之後才轉到台 1 /台 1 甲線往桃園。但我很明顯過於自以為是,嫌那兩條橋太凶悍,賴在靠近西門町的河濱,以為一直走就對,不過走沒幾步,就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的。不甘走回頭路的情況下,拿手機出來 google map,明明開了 gps , 卻總對不準我的位置!
沒關係,路在口邊嘛,河濱途上車友多的是,隨手抓一個,總能問個明白。熱心的車友知道我是出發第一天後,面上表情比我自己還興奮,拿著我的手機上的 google map 左指右劃的,『大意』是走某條橋,穿到板橋區,再多穿一條橋就能找到回台 1 的路。
『大意』,泛指『大概的意思』;也可以是指『粗心大意』中的那個『大意』:講解路線的人也許講得很清楚明白,但聽的人,即是我,很『粗心大意』的聽,卻只聽得一知半解。任何事,只憑一知半解就去處理,通常都會搞得一團糟,而且,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結果對熱心車友提供的路線一知半解的我,了無方向的走,走呀走,走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地方。正當我猶疑應否拿手機出來拍照的時候,自行車道的終點也到了。同時,我才知道自己去了那裡 - 新店碧潭!
果然, 天朗氣清,宜郊遊!
『欲哭無淚』,是我當時看到那張地圖時的心情。不過我心裡頭卻沒有浮現那四個字,有的只是我三十多四十年人生中,所知所學所聽所講的粗言穢語。
『天才!』
一般來說,偶然做了件出類拔粹的事,是運氣;有規律的做出常人能力以外的事,是人才;出其不意創意無限的將一件平凡事變成驚天地泣鬼神的,是天才;那瞬間,我有理由懷疑,我是「迷路界」的天才,統稱『路癡』 - 縱使,在香港,我幾乎沒試過地圖在手的情況下迷過路。而在往後的十一天,我很幸運的得到引証,我確實是「路癡」。
看看錶,九點半了,進度超出了我預期。但我不能急,所謂欲速不達嘛,先處理一些別的,再慢慢找回正途-整理行裝-首先,由於當天早上天氣還有點冷,所以出發時,我穿的比較多,但萬里無雲的天色,太陽很快就給我溫暖的懷抱。為了呼應祂的熱愛,我無辨法,只能寬衣解帶;其次是貨架,扣不緊我的坐通,而且我沒有細心了解它到底要怎麼伸長,最終背包要橫著放在貨架上。在一個扣不緊的貨架將一件行李橫放,出現的結果是:頭搖又尾擺!同時,背包兩邊因為受重下垂,一擺,就磨到後輪;加上貨架扣不緊,重量關係導致整個貨架下降,又會磨到後輪。於是,先用盡一切能力盡量的將貨架鎖得比較死(沒錯,只能比較死,我沒能力讓它全死!),然後,用本身尾燈還扣在坐通的殘骸 (那尾燈於第一天在台北夜逛時就報銷了,只剩那块殘骸) 充當支撐頂住貨架 (稍為用腦袋想一下都知道,頂個屁啦,但在那時候,我沒另的辨法了) 。
處理好那等瑣事,才慢慢的找我的正途。先將熱心車友提供的路線忘記了(其實早就忘記了),細心看好地圖,選好一個點作為轉線到靠近台 1 線的河濱的新出發點-華江橋(沒錯,完全沒企圖也沒打算穿越板橋一帶,我怕再迷路),不理那個怎樣都對不準的 gps, 低下頭默默地踩過去。
終於來到華江橋,地圖顯示,在過了橋之後靠右,再多過一條橋,就能到達三重區那邊的河濱,之後要走回台1線亦比較方便。
只是,當我走上華江橋-縱使只在行人道-橋不但不短,車流量挺高的。過了華江橋,再看地圖,往三重那條橋,長度最少是華江橋的三倍!早知如此,早早在西門町過河了事啦。
又怕過了河後『天才』再現,於是放棄到三重,看到地圖上顯示,下了華江橋後往左走的前方,還有兩條『小橋』過河,就先過去看看。第一道大漢橋,在河濱路上不能直接走到橋上,太煩人了。繼續往前走到新海大橋,所謂大橋,名大於實,小得只有樓梯上橋,還好有推車道,不用抬車上橋。過了對岸,兩個選擇:直接到中正路走台1甲可接到台1線,或是先走河濱自行車路欣賞沿河風景,最後選擇後者。
走沒幾步,到了西盛環保河濱公園,很多人放遙控飛機,路邊有攤子賣『大腸夾小腸』。早前一翻折騰,再看看錶,差不多中午了,先吃午餐再看看人家『放飛機』。
午餐時間耽誤了一陣子, 看地圖還有六十多公里,要趕路了。其實在河濱公園只要轉頭走幾步,可以輕鬆到回台1線,路程較短,亦相對穩妥。但用 google map 的規劃路線,可以自河濱一直走,那就走吧。
不過,到了火車軌交接一帶,心裡覺得跟著火車軌走比較踏實,就從這裡轉回台1。可是,作為一個『天才』,胡亂地自作主張更改路線是要付出代價的。本身打算走得浮州橋再一直往中正路回到台1,但看 google street view 覺得有點麻煩,最後選擇在火車橋底的小路出中正路回台1,偏偏,『天才』的我再發揮本色,在那幾十米的路來來回回幾遍才找得小路入口,幾經轉折終於到台1線了,卻是另一個惡夢的起點。
當時身處的台1線是龜山鄉段,原來是上坡路段。說實在,這段上坡難度不高,但我先是早前因『天才』而蹉跎了一大段路導致心力交瘁,再來看著時光飛逝而心急如焚,最後因為尾貨架不穩地頭搖尾擺加重負擔,區區三數公里的小幅上坡就弄得我死去活來。
沿台1走到桃園體育館,都沒心情拍照留念就左轉出台1甲走,又是另一個惡夢-人多車多。原計劃在火車站附近補給,但已兩點多鐘,太慢了,走吧。
經內壢、中壢、埔心、楊梅,一直不是塞車,就是微幅上下坡,煩死。到了湖口老街附近,不行了,很餓,一定要吃點東西,買個三塊裝 oreo 稍作充飢啦(說起這三塊裝 oreo,很妙,7 eleven 和全家都沒有賣的,萊爾富很少光顧,沒留意。)
與此同時,香港的朋友們發訊息給我問道:你還在中壢?看看 gprs 的紀錄,在中壢時就停了,應該是我昨晚沒關機充電吧,到新竹要跟基金會報告了。
幸運的是,湖口到新竹的路好走很多,不是下坡就是鋪得好好的柏油路,而且沒有塞車。最重要是途中給一群應該也是環島的人超車,好勝心驅使之下就跟著他們跑,直到離新竹火車站不到三公里,才被他們甩掉。當我到達新竹火車站時,下午五點廿分左右,還未入黑,太好了。
這家『水蜜桃』,很明顯是情侶旅店,火車站附近有幾家,為何偏偏選了它?因為我這次環島,其實有一個任務:『YMCA 』蹤跡之旅。『YMCA』是三年半前,跟另外四位友人到台灣騎單車遊玩(其實還有一位女友人,不過她沒騎車的),那時的行程只是基隆到台北,然後高鐵到高雄再租車去墾丁,由墾丁騎到最南點玩玩而已,『YMCA』是我們在去墾丁途中鬧著玩唱的歌,亦成為我們這群人的代號。半年後,當中兩位友人聯袂環島,另外兩位又再隔大半年後出發,一位由台北到彰化再搭火車去高雄,另一個繼續獨自環島。
兩次我都沒有參與,三年後,我跟著他們的足跡獨自環島,當然要盡量到他們去過的地方,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環島,也希望可以逗留一些他們去過,而且有趣或有紀念性的地方。
這家『水蜜桃』就是他們都有入住的旅店,還上演『竊聽風雲』(偷聽其他入住者的『X聲X語』,不過主要原因是這家店隔音太差)。通常這類店,價格都不會太貴,可是碰巧我到的那天是星期六,住宿價比平日貴,台幣 1580 元,差不多是他們入住時的雙倍呢。但由於這家店對我來說有點不一樣的意義,加上天色開始轉黑,人也很累,算了吧。洗個澡,安頓好,在附近隨便吃個牛肉麵和鍋貼就回去睡,重要的『竊聽風雲三』我都沒有進行呢(有進行都沒有,誰幫我拍攝呢?)。
明天:新竹到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