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20111022 - 上山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22 - 初會山頂

天后留仙街

騎單車上山頂是我 11 年為自己定下的目標之一。一直以來,在我心目中,香港島上斜都是非常吃力的。這次之所以決定邀約友人同行,都只是希望多個照應。有車友提供由天后經大坑道司徒拔道轉山頂道的攻頂路線,並跟我們說,有消息人士透露這路程『正常時間』只需半小時就可以到凌宵閣。此言一出,我這車友就遭受猛烈的抨擊。但原來,我們都錯怪了這位,雖然沒有出席,亦從沒上過山頂,但卻幫手了解情況的熱心車友。



約了車友早上 8 時於天后集合先吃早餐,9 時先由銅鑼灣道出發,本來應該是在摩頓台遊樂場後巴士站旁的路口轉上大坑道,但由於不熟路加上看錯地圖,首先是過了蓮花宮後,以為浣沙街可以直上大坑道,失敗;再繼而穿過告士打道天橋走行人道上大坑道,失敗中的失敗。 



瑞士花園前的水牌
由聖約翰救傷隊香港區總部出發直上 500M 左右,就會到達勵德村。為怕耽誤行程,這天沒有轉上勵德村道跟這全香港最高尚的公屋拍照留念。但有機會一定再到這裡,然後經怡景道雲景道上寶馬山道遊玩遊玩。
 

景賢里
過了勵德村,經過福群道,左手邊是香港真光中學,我固然沒有拍照留念,,但右手邊的虎豹別墅經過大門而沒有拍照,還要回家看地圖整理行程時才發現錯過了。但沒所謂,我多了個藉口去到一次,呵呵!


景賢里外圍

繼續往前走 2.5 km 將會到達大坑道藍塘道交界,往前 200 m 左右就是黃泥涌峽道交界,再前走 200 m 左右便轉入司徒拔道。這 400 m 左右路程交通倒是繁忙非常。


友人補捉小弟拍照一刻

再前走 300 m 將會到達玫瑰新村入口,友人殷先生驚見陡坡,奉行另一友人黎先生名句『先上為敬』,逕自飛奔上山。餘下眾人眼見勢頭不對,駐足路口以 GOOGLE MAP 了解所在位置。發現原來殷先生走錯了路並準備前往『捕捉他』之際,已看見他一面敗壞的下坡了,哈哈。
 
灣仔峽交匯處

離開玫瑰新村前走不到 300 m,便看見曾鬧出小風波的『景賢里』,對時事向來冷感的我,要經幾位友人悉心解釋,我才知道有關『景賢里』的故事呢。

灣仔峽公園

告別『景賢里』繼續前行,經過聶歌信山,約 1.6 km 就會到達灣仔峽。這裡,是山頂道、灣仔峽道、司徒拔道、布力徑、中峽道、金馬麟山道、香港仔水塘道及甘道的交匯。


警隊博物館的入口
司徒拔道轉入山頂道前,左邊的是布力徑--布力徑可直抵於黃泥涌峽道與深水灣道、淺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及大潭水塘道交匯--右邊是灣仔峽道,途徑寶雲道堅尼地道直達皇后大道中,灣仔峽道亦為灣仔自然徑。司徒拔道轉入山頂道時,會分別經過中峽道、金馬麟山道、香港仔水塘道及甘道的入口。


甘道兒童遊樂場

甘道可直通往山頂道及馬己仙峽道的交界。在甘道路口有一警隊博物館路牌,經過甘道兒童遊樂場,左轉入停車場,再盡頭地方就看見警隊博物館的入口了,不過因要拾級而上,我們並沒有拜會,有緣再見。由於另外兩位友人並沒有跟隨我們到警隊博物館。走馬看花式拍照過後,便要馬不停蹄的往山頂進發。
 
 
 
山頂道全程 3.9 km ,本來是司徒拔道的終段。昔日的山頂道本指現在的舊山頂道。上世紀 60 年代本連接中環及山頂的山頂道改名為舊山頂道;而連接灣仔峽和山頂的一段司徒拔道則改名為山頂道。


柯士甸山道遊樂場

狗仔入得, 單車唔入得
山頂纜車山頂站(凌霄閣)和山頂廣場所身在地其實是爐峰峽。爐峰峽亦是山頂道、舊山頂道、柯士甸山道、夏力道、盧吉道和芬梨道的交匯之處。


由於爐峰峽為太平山主要景點的集中地,加上是山頂纜車「山頂總站」及「山頂巴士總站」的所在地,故此一般所指的「山頂」實為爐峰峽。爐峰峽並非太平山最高點,真正的頂點位於山頂公園,即扯旗山上。
 
 

薄扶林至南丫島

 
在凌宵閣左手邊有三個路口:柯士甸山道、夏力道、盧吉道。按地圖看,夏力道及盧吉道是相連並連接克頓道,而克頓道則可到龍虎山郊野公園及到達香港大學。
 

發射站

 
不過由於當日有行山活動,加上初到貴境人生路不熟,自然沒有冒險挺進。結果,我們選擇從柯士甸山道,直往山頂公園。但想不到,原來這一小段,才是是日戲肉。




未到達山頂公園前,會先經過柯士甸山道遊樂場。這是個少數允許單車進內的遊樂場,最初我們還開玩笑說『邊估到會有人踩單車上黎架!』,但當之後看見山頂公園有禁止踏單車的告示,回想一下,應該是有關當局疏忽有所遺漏。



柯士甸山道遊樂場到山頂公園,約長約1 km,攀爬高度由420 m 510 m 左右,小部份路段是非常陡斜的。在途中,會經過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是香港法定古跡之一:香港歷史建築物舊總督山頂別墅遺址。可惜當日誤信友人左先生讒言,沒有停下拍照,耿耿於懷。





在山頂公園視線範圍會看見很多發射站,但數碼通在這裡卻收不到3g,太過份!山頂公園那涼亭,銀幕上經常看見,我倒是第一次來這裡呢。在涼亭外,可飽覽薄扶林至南丫島的景緻。柯士甸山道到此,仍未終結的,可於公園旁的右手一處平房外繼續前行,不過平房外有私家路牌,當日我就沒有冒險繼續前行。在山頂公園逗留了半句鐘,再回到凌宵閣差不多到中午 12 時了。



 


回來這裡最主要任務,當然是要跟纜車拍照了。然後順芬梨徑而行,在獅子亭一覽維港景緻。當日不知道可以一路走下去直到白加道,否則,由山頂道到馬己仙峽道那段就可以不就回頭路了。不過錯有錯著,因為上山的時間,我們沒有在山頂警署停下來拍照,所以要到下山的時間才補回照片呢。


山頂警署


往後時間都只是下坡,值得一提是:上山頂的時間最難受的不在於斜度而是多車,於是,下山的時間,倒不太需要為斜度問題而擔心,加上路面狀況非常理想,所以有某些時間,甚至要追腳下坡的。


司徒拔道瞭望台
不過,由山頂就轉入司徒拔道開始就比較多車了.情況到轉入大坑道更為嚴重。最後,返回浣沙街房協總部附近食午飯,結束了那天早上的山頂之旅。


大球場及南華會

雖然遊玩了一整個上午,但實際到過的地方並不多。我正為下次再遊港島作準備。希望可以到更多地方,了解更多地方。
 
1:7 的藍塘道真想試一試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20111016 - 大帽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16 - 上波波


10月17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帽山,我終於都到了。其實又不是甚麼新大陸,只不過是井底之蛙的自我感覺良好。但在郊遊一族的路途上,我會繼續努力,走更多我能力所及的地方。當然,是用我雙腿,踏我的單車。

錦上路
正常情況,應該先從家出發,到到大埔經林錦,或到上水經粉錦公路去石崗;林錦難度不低,怕未到主菜已率先崩潰;粉錦途程拉遠了,加上曾在此有不快經歷。於是,我先到九龍塘東鐵站跟東九龍友人會合,乘東鐵轉西鐵到錦上路。  

波波,就在遠處


8 時 30 分準時於九龍塘東鐵站集合,9 時多到錦上路站,稍事補給之時,得悉另一友人正在青衣趕往會合我們,多等片刻吧。大概到 9 時 50 分,人齊,出發。
補給品

錦上路站從東匯路直出錦田公路,經石崗軍營、八鄉警署等地標,走 6 公里左右,就到達荃錦公路石崗的入口迴旋處。
八鄉警署

迴旋處前屋有好幾間食肆,不論是單車友還是電單車友,都喜歡在這裡會合及用餐。不過那天我們各自於出發前用餐了,所以並沒有逗留,立即往是日目標第一關:扶輪公園。
荃錦公路石崗的入口迴旋處

從未走過這段荃錦,只知是很多電單車發燒友操車的地方。原來由迴旋處起計約 2 公里,都是石崗軍營的範圍。這段路斜度維持在 1:12 左右,其中那 3 連髮夾彎,有夠吃力的,怪不得電單車友酷愛這裡了。
石崗軍營範圍

而過了 3 連髮夾彎往前多 550m 左右,再來多個髮夾彎,對於初到此地的人士,絕對是消磨鬥志。捱過那 4 個令人痛不欲生的髮夾彎再多走450m ,便會到達大欖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個涼亭,可以稍作休息。而攀爬高度,亦由迴旋處不到 60m 高爬至差不多 340m 。


大欖郊野公園涼亭
但其實,有一定爬坡經驗的朋友,熬過了迴旋處至涼亭這段 3km 左右的路程,大可放輕腳步慢慢的繼續努力。因為由這裡至扶輪公園迴旋處約 2.2km 路程,絕對比之前輕鬆得多。只有臨近大欖林路巴士站前的左彎才回復 1:12 的斜度,其餘的只不過是著通的斜度,不難應付。
 

英雄亭
不過離開大欖郊野公園涼亭多走 1km 左右,就是傳說中的『英雄亭』。像我這樣第一次到此的人來說,有不停下來拍照留念的理由嗎?我說服不了自己!


大欖林道
『英雄亭』往前走 1km,過了上文提及的那個回復 1:12 的左彎,就到達大欖林道巴士站,這裡是麥理浩徑的其中一點.亦是大欖郊野公園越野單車徑其中一段的入口。當日,看見很多 mtb 師兄包車到此再出發到他們的天地呢。

扶輪公園入口前的迴旋處
再多走 200m 左右,就會到達扶輪公園入口前的迴旋處。由石崗迴旋處出發至此,全程5.2km 攀至480m 高(荃錦公路最高點)的第一關上坡路段完結了。迴旋處左轉的路口,就是當日重點項目:大帽山道。

扶輪公園

如果來到這裡已經彈盡糧絕的話,倒是不用擔心,可以到扶輪公園內的小食亭補給。當然較一般市面貴一點,但總算是可接受水平的。如人有三急或整理梳洗,這裡亦有洗手間。

1:8
上坡經驗不多的車友,不妨在這裡稍事他息,因為大帽山道至閘口的這段路程,斜度是保持在 1:8 的。


不知是甚麼品種
在大帽山道初段發生了件趣事:大概走了 1/3 路程後,我們稍作休息時,有隻大蜘蛛爬到友人東哥坐駕的後變上,更結起網來。當然,要拍照留念吧。

有到過大嶼山羌山道(即石壁水塘上大澳或到昂平的那條路)的朋友,應該會對大帽山道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無論路程長度,闊度,斜度,以至沿途景致,兩條路均十分相似。

當日在此段不到 2km 的路程(由480m 攀至接近 700m 停了 5 次左右吧,就像小學生去旅行一樣,到處跑到處拍照,心情開朗之餘,亦令到體力得以保留了下來。


汀九一景
這段路值得留意的,除了景致之外,就是闊度。雖然中間畫了行車線,但路面闊度絕對只能供一部汽車行駛。大家不論上山還是下山,發現有汽車在身後時,只需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直至避車處就可以了。放心,沿途避車處,多的是。另外就要注意行山人士了,大家有緣一同登高郊遊,互相禮讓互相打氣就好了,千萬別動氣啊。

錦田至元朗
在閘口位置的另一邊,是行山路段,下坡可直達川龍。當日上山的人很多,車亦很多,迫車的人士尤幸都保持秩序,最少在我們休息期間,沒有甚麼不愉快事情發生呢。


目標就在眼前
閘口到天文台氣象站(我們稱為波波),全程 2.9km 左右,由接近 700m 攀升至接近最高點約920m 左右(因為最高點是氣象站範圍,閒人免進的)。


入閘!
頭 1km 就要攀爬 100m(接近 700m 至 800m ),斜度雖不及之前的大帽山道,但亦絕不輕鬆。
 
荃灣葵青西九
中段 1.2km 是多重『之』字路,攀爬約 80m (800m 至 880m 左右),這一段相對輕鬆得多了。

『之』字路

最後的 750m 左右攀爬約 40m 而已(880m 至 920m 左右),說是整個大帽山旅程最輕鬆的一段都不為過,加上當每次抬頭,看見那對『波波』愈來愈大的時間,就表示自己愈接近終點,鬥志便愈發激勵起來。
 

中間獅子山,左邊飛鵝山
氣象站門外,可以沿路繼續直行,或右轉至觀景平台,去欣賞新界西至東的風景。那一刻,你絕不會感到疲累,只有不枉此行的感覺。可惜入秋之後,就算天晴,都總是被煙霞遮個濛濛瀧瀧,美中不足之至。


下山時,就像在札山道下山時一樣,雙手沒有離開過制剎呢。『波波』到閘口那段,尤其是多重『之』字路,感覺蠻像環意環法的,哈哈。不過,要注意行山人士及避免收車不及滾下山啊。而閘口到扶輪公園,就主要是避車了,上文已提及,不贅。



康樂園至林村
當日我們選擇從扶輪公園往荃灣,沿途經川龍、曹公潭、光板田、芙蓉山至石圍角外的荃錦交匯處,路面狀況比想像中理想。斜度只有部份達 1: 10 ,寬闊而平滑的路面,在下坡時不需過於費神留意路況。


大埔至大尾篤
另外要注意,川龍至曹公潭之間,有一個大左轉 U 字彎,那段路面特別用了閃亮的瀝青鋪路,我相信是為提醒駕車人士要收慢。在這段路必須好好控制車速,否則失控衝往對面線就麻煩了。

馬鞍山一角
因為荃錦交匯處交通很繁忙,我們一行四人在馬閃排路那邊行人隧道到綠楊新村。在惠荃路荃灣救護站外才回馬路往西樓角路吃午飯,那時已經是下午 3 時多了。
西樓角路
由於上山時休息多,體力得以保留,飯後跟友人道別後決定直接騎車回家!本來計劃是經荃灣,到葵芳,上荔景,落深水步然後經大埔道入沙田。

但在大窩口走青公葵涌段到美達中心時,心生一念,就決定沿青公葵涌段到蝴蝶谷轉上大埔道入沙田。當然,在轉上大埔道前的青公及呈祥道,我是走行人通的。

中葵涌公園

可惜電話在中葵涌公園外拍照後用盡電池,不能在尾程時間多拍照作紀錄,有機會的話定會為這段路補回詳盡紀錄。


業成街往大連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