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20111005 - 重陽登高之再來沙田拗道

初次啼聲, 先紀錄底剛剛在重陽節到沙田拗道登高應節。



沙田拗道已是我第二次去的了,第一次9 月4 日,當時朋友想試試新車的爬坡能力,並為他即將環台做準備 (其實他是在 9月10 日出發,用了11 天時間就完成環台,既挑戰了蘇花,還在太魯閣那邊上坡至海拔13xx m 才回頭,我真的很羨慕) ,加上知我想來這裡走走,就陪我一遊。可惜當日天公不做美,出發之前還大雨,害我在橫頭磡做了落湯雞。那天的紀錄留在 fb (其實只有相片),看之後會否有機會,將回憶的碎片整合一下再作紀錄吧。

我先乘坐馬鐵線到大圍,再轉東鐵到九龍塘才起步的。沒有計時也沒看錶 (因為我根本沒有錶,車錶沒有手錶也沒有),大約時間是 16:15 左右吧。這次一時忘形直出律倫街,才記起要先去竹園,所以在對衡道至喇沙利道後,便左轉再轉入聯福道返回聯合道。

返回聯合道,只可走一少段竹園道,單車是不可直上竹園道的,必需轉入富美街。但到了富美街尾左轉的鳳舞街,單車也是不能上橋到竹園方向,只好到了摩士公園外,經行人天橋過去吧。

過了行人天橋就是迴旋處,本來只需靠左線直上馬仔坑道再轉上竹園道,但不認得路的我卻往右邊推車而下,慶幸只推了幾十米,當看見黃大仙上村時,就知自己走錯路了。所以錯,不打緊,但要懂得及時回頭。

由馬仔坑道至聖母醫院都是很輕鬆的上下坡,不贅。稍可一提是翠竹花園的居民,拉橫額說沙中線動工會影響翠竹花園一帶地基, 好像很危險呢...
 

竹園道到尾就會左轉是日重點沙田拗道。如果你打算走同樣的路線就要注意了:竹園道尾是一個略急的左彎,先下坡而還未出彎就急斜上坡的,如果不留心看『聖母醫院』這幾個字,等到車頭向下衝轉為往上爬時才來得切反應轉檔的話,腳力輕一點的都不易應付這段 1: 5 啊!

佛門外寬衣解帶,罪過罪過

聖母醫院到法藏寺路程大約 550m,爬升高度是由太約60m 到 150m 左右,1: 5 的路牌會出現兩次的,當然兩次都在落斜的那邊行車線。第一次出現在中段的配水庫入口出現,第二次出現在慈雲山道口。到了配水庫,一抬頭就會看見法藏寺,這是個非常大的推動力,因為再斜,也知道只是多走 300m,咬一咬牙就龜速爬上去了。不過,由於當日有點涼意,所以我出門前決定多穿一件汗衫,結果到了法藏寺,我便汗如雨下了。乖乖不得了的馬上脫下穿在外面的車衫乘涼散熱。



上坡時汗灑水滴,辛苦辛苦

但我又即刻發現另一個問題:我還要繼續穿汗衫爬上去嗎?開甚麼玩笑?汗衫留待下坡時為免著涼才穿上吧!所以又立即更換衣服。當天有很多人登高行山,好幾個行山人士看見我在寺外換衫,都竊竊私語呢。沒法子了,那一剎,莫說是換上衣,內褲都照換不誤呀!我拍照時,頭頂還在滴汗呢!

名為換衫、拍照及打卡,實為偷懶的我,當時也沒有看時間,幸好相片存檔有列出時間,在法藏寺拍第一張照片時是17:03,我估計我休息了五至十分鐘左右吧,就踏上征途往下個 check point 觀音寺進發。就在出發沒多久的時間,發生了一件小插曲:原來,沙田拗道這一帶有野生猴子的!當日為數大概十來二十隻吧,其中有些是小嬰猴抱著母親的,蠻可愛。可惜對於捕捉攝影對象,我是個白痴!結果只拍到這張。 


不只馬騮山有馬騮
來到是日的另一個重點,觀音佛堂!香港的廟宇我去過的,只有非常之少數,像這座倚山崖而建的觀音佛堂,我更是少見多怪。第一次看到時,我禁不住"嘩"了一聲叫起來,想起來也丟臉。因為這段路是上坡途中,上次便我不敢貿然停車,怕起不了車吧,所以沒拍照。亦因為這樣,這次我便有推動力再來一次。最少,要拍到這一張相。 

倚山崖而建的觀音佛堂

由法藏寺到觀音佛堂入口大約900m,攀爬高度由150m 左右到 360 m 左右,但在約莫走了400m,會有一少段路面較平坦,但只是一少段,當離遠看見觀音佛堂,開始又是一路上坡。google map 的等高線是相當驚嚇, 不足300m 路程攀接近 100m 高 (由180m 左右攀至 280m 左右),但實情並沒有那麼恐怖,最少不能夠跟聖母醫院到法藏寺一段相提並論。(相片是用9月4日那天的照片, 那是我還只用普通礦泉水樽呢)
觀音佛堂入口
在觀音佛堂入口的對面,其實有一個獅子亭公園的入口,小橋樓角的很精緻。本來這一次我有拍照的,但太心急要上載到 facebook,而偏偏這次因為網絡的緣故上載不能,但同時我電話卻未有備份,真的氣死我!而由觀音佛堂到相中的那個獅子亭中間,好像是獅子山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個入口,兩次我都沒有停下來拍照,有機會再影吧。但這次我留意到,這入口有個叫人不要餵飼野生猴子的警告牌,相信之前看見的猴子並不是偶然由金山跑過來的了。相中的那個獅子亭對面,是一條村的入門,google map 上面沒有寫,我亦兩次過門而不入,所以不知村名,下次會留意。但這個村口有士多,是個非常捧的補給點。亦因為有這個補給點,只要不是大熱天,在未到觀音佛堂前的"山水"位,大家可以不用休息直上到此了。  

獅子亭
由獅子亭到觀坪路口的 1.1 km,是這個途程最輕鬆的一段。近乎平路的暗斜,還有氣力的想在這裡爽快地走車,是很正常的決定,但是注意往後還要爬坡的。下圖是這段路中的一個觀景位,有位朋友到過這裡兩三次都有拍照留念。上次我卻不知何故錯過了,這次便打足十二分精神留意。這位置真的將整個九龍盡收眼簾,可惜天色欠佳,拍出來的照片完全看不見景觀。



整個九龍盡收眼簾
兩次來到觀坪路口,都很有衝動直衝下去到大老山隧道出口。但看過一條由幾個mtb 師兄邊衝邊拍的片子,我相信我要有人同行會才走這條路。膽我固然少,但找個伴多個照應一之常情吧。 


觀坪路口
由觀坪路口到札山道口的停車場只有550 m 左右,攀爬高度大概只有80m,是可以輕鬆應付的。不過受到面前路段的折騰,來到這裡稍有不支也無可厚非。但當你到見遠處那紅色的消防通道欄杆,腳就自然會加快。在札山道涼亭前的停車錶位遠眺香港大部份市區的景緻,倒是心曠神怡。最後要注意,飛鵝山道是單線行車的,在這裡如要上山頂位置是逆線行車,除了觸犯交通條例外,路段本身既窄且斜,下山的車本身都蠻吃力的,如非必要,就不要增加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負擔好了。腳力足的,先下山,再由德望經清水灣道轉飛鵝山道上山頂吧!

那時候下著毛毛細雨的

其實下山,我本人真的沒有甚麼可以跟大家分享,因為我根本記不起那些地方面留意。事關本人相當膽少怕死,下坡時縱怕輪框受熱過度,但更怕車速太快超出我控制範圍,加上札山道是一條斜之餘多彎,彎多之餘路窄,路窄之餘路面更是凹凸不平,所以當我下這條坡時,是需要打醒萬二分精神留意路面,其他種種我一概兼顧不了。最可怕是,這天到我下山時,竟下起毛毛細雨來,真是一步一驚心!還好,這一次我安全著陸。萬幸!萬幸!

札山道中段其實是有個避雨亭的
到了德望,已經1819了,還要趕回家跟媽媽吃晚飯,加上在札山道稍稍壯大了膽子,就舊清直碌到新清口才下車推車了。推到牛池灣泳池便上行人天橋到彩虹,在彩虹道開始再踩,經黃大仙下村轉入東頭村道,途經培民街看見有個 1:10 牌,又本著探路的心態闖一闖,誰知...之後,就東頭村道直上聯合道再直去至歌和老街再轉根德道到東鐵站回家了。回到家,已1930 過外。

下次再走沙田拗道,應該不會停下來一腳上,下山後會左轉上舊清再轉飛鵝山道多爬一次到山頂的了。當然我旨在看看自己的能耐,還有練練下坡的膽量。因為,不久將來應該要挑戰大帽山了。

來到這裡已1819了

 
睇見嚇一跳原來得啖笑的培民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