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20111030 - 上大佛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30 - 上大佛

10月30 日,已是我的第 2 次騎單車上大佛了。第一次在 8 月 20 日,我的灰雀落地前的一天。

大圍積運街

前一次以打碎門牙和血吞的心情獨自挑戰,成功了,但卻不見得有甚麼滿足感,反而多了一陣失落感,令一直嚮往單騎獨闖的我,心靈上,多少承受一陣子的衝擊。這次,同行多位友人(10 人),有曾同甘共苦的、有志趣相投的,也有素未謀面的。一行人你一言我一語遊山玩水,嬉哈一番地完結。騎單車,結伴同行有結伴同行的好。

嘉頓


今天一反往常於大型郊遊前,坐東鐵到目的地的習慣。原因一,既是重遊,心理準備充裕得多。原因二,這兩星期周中均沒有騎車,純以運動量計十月下旬較上旬差很多。 上星期到了山頂之後要多加一轉沙田拗道,這星期,就先直接踩出南昌站。


走天橋的模特兒牛
由於相約 0745 在南昌等,時間分配是:30 分鐘由馬鞍山的家到大圍新強記、30 分鐘由新強記到深水步嘉頓、15 分鐘由嘉頓到南昌站。既然如此,那就 0630 出門吧。總算預算內完成,會合是盧先生後,到東涌站 A 出口再會合朱先生、譚先生及盧先生的友人古先生,就往天廚菜館食早餐。


Welcome to Tung Chung
友人黎先生前一晚到女朋友東涌的家作客。一朝早黎氏伉儷就聯袂到天廚,路上還發現有牛隻走到行人天橋上。怎地那隻牛走得太慢,到我們一行五人經過時,牠還像個走天橋的時裝模特兒任由途人拍照!當時先發現牛的我未有停車,後面的四人決定停車拍牛,還險象環生呢!終於安頓好了,在早餐期間,友人廖生先、陳先生、張先生及殷先生先後到達,一行十人約在 10 點正於東涌道出發。


606 時被困的巴士站


如果只計東涌道,今次我已是第 3 次騎車來的了。第一次在 6 月 6 日,可惜那一次天公不造美,過了石門甲道,即禁區牌沒多久,就下起大雨來。那次同行的三人中有,有兩人也參與了今次行程(黎先生及張先生),他倆當然不會放過向那未有成行的友人致敬吧。


石門甲攝於 606


以石門甲道視作起點的話,要爬至東涌道最高點伯公坳,路程約 2.7 km,攀爬 300 m 左右(40 m 至 340 m),頭 1 km 左右,雖然斜度相對較輕微,但好幾下顛簸上落,有夠消磨鬥志。
第一個 1:6 彎


再來的 1 km 斜度平均 1:8,同行友人中只有古生先及黎先生有在此路段騎車的經驗;古先生是勇腳一名,一口氣直騎到伯公拗等我們;黎先生則在 606 一役之前曾作探路,這次也被操過死去活來,何況其他友人?只不過,當時的他們,並不曉得,一切,只是剛開始。



努力中及打氣中


穿過這段 1:8,接下來是要走約 800 m 呈 w 型的一段 1:6 路程!沒錯,3 隻彎都是在 1:6 的斜度中進行,正點!本來,回程的時候走這段會更嚇人。可是,當天,這條回頭路,我們不會走的了。


連同之前行山第 3 次到這裡了


在過了第一個 1:6 彎後停下來等其他友人(古先生早已在伯公坳等我們了),才知道友人廖先生的車鏈斷掉,要回到東涌維修,想不到那麼早就有朋友要放棄了。但,人的堅持,信念,熱血,是何以排除萬難的。




友人們稍作休息過後重新上路,終於到達伯公坳。伯公坳(又名東涌坳)位於香港大嶼山的鳳凰山與大東山之間,亦是東涌道的最高點。伯公坳除了是東涌道的必經之地,亦是鳳凰徑第二段及第三段的交接點,以及南大嶼郊遊徑的中途站。



南分區警察總部
攝於 820

來到這裡多多少少都有進退唯谷的心情,因為兩邊下坡都是 1:6 的斜度,只是,往嶼南道方向的那段 1:6 會短一點,不出 600 m 左右。接下來的 1:10 會長得多,應該約 1.2 km 的,最後約 850 m 是 1:8,但下坡時不太感覺得到出來的。值得一提是:東涌道是一條路面狀況相當理想的道路,有的都只是為冷縮熱漲而設置的夾逢位會讓車子抖震一下,只要不害怕後面車輛就沒有甚麼問題的了。

(於2013 年2 月20 日更新 : 由於日久失修加上太多旅遊巴行駛的關係, 這段東涌道下坡的路況已變得相當惡劣!! 大家到此的話要萬分小心)



下長沙


到達東涌道嶼南道交界的迴旋處,右手面是經貝澳往梅窩方向;左手面則是經長沙、塘福、水口到石壁水塘,亦是我們今天要走的路。千萬不要被 google map 所騙,現是地圖上的東涌道是舊的那條,雖然應該還有行山或少數騎車人士會走那條路,但好像有點危險。



塘福攝於 820

我第一次到嶼南道的時間,只在長沙的大嶼山南分區警察總部及塘福泳灘有停下來拍照。今次友人們一見到下長沙沙灘,就集團式不能自控地要停下來拍照。一群人去郊遊的好處在於:看見一群大細路沿路在怡人的景緻下嘻嘻哈哈的,人都會年青起來。離開下長沙走沒多久就到塘福灣,友人們先在這裡作點補給,或拍照留念,停頓片刻,就往下一個目的地:水口進發。大約 2.8 km 的路主要是輕微的上坡路段,友人們都輕鬆應付得來。


殷先生吃早餐


殷先生沒有跟我們吃早餐,只在家裡啃了個麵包就出門,撐到水口就餓了,更自己找了檔士多叫了碗麵來吃。反正要等,大家就乾脆停在這裡喝罐汽水。就在這時,黎先生傳來令人激動的消息:在東涌道慘遭斷鏈之禍的廖先生,於東涌大鐵牛車鋪維修車鏈後,連人帶車乘的士聲來會合我們繼續行程!血,本來就應該是熱的,滾燙的。


熱血的廖先生


由水口到石壁水塘入口的豎井塔約 1.6 km,到這裡可看見大佛的側面,雖然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側面,但就在大帽山道看見『波波』一樣,士氣度是百分之一千的提升!所以,正常情況下,到豎井塔第一件事,當然要停下來拍照留念。不過當日一馬當先的黎先生,只是輕輕一瞥就貿然離開,而且穿越石壁水塘大壩時,也沒停下!




水塘的景緻當然錯過了,石壁監獄的景色亦只可留在他的腦海之中,當時他的解釋是:回程的時候才影吧!但就如上述,我們那天,走不了這條回頭路啊!我倒沒有所謂,難為了緊隨我之後的殷先生。穿越石壁水塘大壩後,會到達羌山道宏貝道交界。宏貝道是鳳凰徑第 8 段,沿路經大浪灣及羌山郊野公園直達狗嶺涌。再走就可接回鳳凰徑第 7 段,這裡不作多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到可到以下網址瀏覽:http://www.hkwalkers.net/chi/longtrail/ltrail/ltrail2.html





羌山道,我在 20111016 - 大帽山 已提及過,感覺上跟大帽山道十分類似,同樣是依山崖而建,有相當的斜度,有相當的風景,不過羌山道畢竟要讓接載出入昂平及大澳居民或觀光客的車輛(主要是巴士)行駛,所以是雙線雙程,跟大帽山道單線雙程,有所不同。


石壁監獄攝於820

當日我們見到一群由水塘吃完草到路上散步的牛群,牠們的逆線下山不知是巧合還是聰明:因為如果跟行車線下山,下山的車若收制不及,極可能造成意外;相反上山的車子速度較慢,看見了牛隻亦應該可及時剎車,好讓牛隻先行通過。


黎先生的黑雀

而過了這個有牛群出沒的地方,斜度上雖然沒有顯著增加,但彎位會較之前來得急,上坡時會較吃力,下坡時就要更小心了。在一小段路跟廖先生交換車踩,『超六3』公路車果然不是蓋的,雖然尺寸不合,但踩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吃力的感覺,令我不期然有點動心呢。


散步的牛群


羌山道深屈道交界,是另一段鳳凰徑的入口,這段是第 5 段深屈道至萬丈布。羌山道直去會到達大澳,右轉就是深屈道。上一次小弟就是在此處中暑,差點就要警察先生召救護車載我到醫院呢。友人們拍照的拍照休息的休息過後,就要作最後衝刺了。而這時,我跟殷先生交換了他的愛車玩,但對我來說,卻是惡夢!


鳳凰徑第 5 段的入口


這一小段深屈道只有 650 m 多長,頭段約 230 m 的小斜道,可在羌山道口一覽無遺,能輕鬆應付的路段。轉了一個小左彎之後,離遠已可看見轉入昂平道的路口。而最吃力的一段應該是最後的那幾十米,當時我騎著殷先生的車,差一點就踩不下去而要落腳。


羌山道深屈道交界

深屈道有多厲害,從各大 forum 爬文所見,多位勇士般的師兄都必須要有拚死的決心,施展渾身解數方可克服的絕頂陡坡。本來,我並不打算於短期之內了解它的難度,它的可怕。只是,計畫,往往趕不上進度。


都是黎先生的黑雀

暫且放下深屈道不談,拐過一隻極急的右彎(真的很急的,下坡時要好小心!),就可以昂首踏向昂平道。不過被彎前那幾十米的超陡坡折磨下,來到昂平道路牌下,喘氣如牛頭昏眼花腿軟如麻的我,真的要歇一歇才可上路。而我之所以會落得如此下場的真相,要過三數分鐘後才知曉!


準備起行

休息過後,興之所至,又拿了張先生那部『超六四』來馳騁一番。先來的又是一個呈 w 型的三連彎,不過無論彎度及斜度,均無法跟東涌道臨到伯公坳的一段相比。過了三連彎之後是一個觀光亭,可俯瞰整個石壁水塘。相比 820 那天,1030 的天氣太差了,因此沒有拍照留念呢。


石壁水塘攝於 820

離開觀光亭,只剩下 1 公里的路程,就到達是日目的地--天壇大佛了。但這一小段路絕不輕鬆,尤其臨到昂平市集前那不足 300 m 的一段,斜度達 1:8,加上再之前要經歷兩個 s 彎,絕對是意志力的考驗。


仍是黎先生的黑雀

應該未到第一個 s 彎路段,已騎回自己的灰雀而留守在最後的我,聽到廖先生一聲慘叫,馬上趕往現場並再提出換車的要求。一直騎呀騎,再聽到殷先生慘叫『我仲有一格未用呀!』那即是,之前走那小段深屈道,我並沒有用到最細飛輪?怪不得我踩得那麼辛苦了!殷先生還說我笨自己不轉檔,怎知你那麼鐵腳用 53 拉 23 征服前面的路段呢!事後殷先生說是因為深屈道準備起步時轉了檔,但在轉檔後就跟我換車.....,


昂平道途中攝於 820

捱過了令人絕望的 1:8 最後直路,看見昂坪污水處理廠,恭喜你,你只需往前滾動你的車多走數十米,就會看見令你興奮的昂平市集了。我的友人們當然都是同樣的興奮,由市集外的警崗到市集門外的巨型海報,他們都如獲至珍的不停拍照。



820 幫過我的昂平警崗

可惜市集人太多,不能推著單車在裡頭閒步。其實在昂坪污水處理廠對面有路可直抵心經簡林,不過小弟兩次都沒有走這條路,若會第 3 次到大佛的話應該會那邊看看。




市集門外


在大佛底下一行十人就如自由行的同志一樣,喧嘩吵鬧個不停,佛門清靜地竟被我等市井之徒如此騷擾,可見佛祖胸懷之廣。大家各自拍照時,我一時興起,竟然......及後遇見幾位外藉女士請我們幫忙拍照,更主動幫我們拍全體照,萬分感謝。



有夠丟臉

友人們經歷了之前的艱辛,等不及下山,便急忙要在這裡進餐。幸好,寶蓮寺外的小販檔,並不是只有齋菜的。當時時為中午 1 時 40 分左右,進度上跟我之前獨自一人的那次差不多,心想就算先花時間進餐,對行程影響還不太大吧。誰知進餐時才發現,原來大家對回程怎樣走,存著嚴重分歧。


大合照

部份人並不打算走回頭路回東涌;既怕由長沙上東涌道一段太辛苦,又怕從伯公坳衝回東涌那段太危險。而持這態度的,都認為到大澳再乘船是最理想。但我想起大澳開出的渡輪對單車運載有些特別要求的,於是向大家提出,要對這方面的情況,作好心理準備。廖先生有朋友是大澳人,經他了解後,知悉下午 5 時左右,會有一班大船可接載較多單車的數量,其他航班的小船,則只能運載不多於 5 部單。


深屈道

我們決定離開昂平時,只是下午 2 時 30 分左右,離 5 時太遙遠了,但分批走,誰先誰後呢?殷先生想到梅窩再乘船到中環然後回家,可惜家住港島的只有他一人。我跟黎先生應該會沿路走,就算加上有豐富經驗的古先生,也解決不了船班的問題。


1:4 有夠嚇人


於是,古先生提出了一個我造夢也未有想過的想法:從深屈道經東大古道返東涌!我在想:『上,我應該無能為力;落,問題不會太大吧。』但我可以告訴你,這是個極為膚淺及幼稚的想法。



遠眺深屈灣

一輪擾攘後,就往深屈道進發。昂平道下來右轉,就是深屈道的另一端的--全長 2.4km,由 320m 高直衝至地面的一段深屈道(沒錯,論斜度論艱險,只會比東涌道由石門甲上伯公坳那段有過之而無不及)。第一個左轉路口是通往延慶寺,不過我們沒有在此逗留,就繼續往下山走。那時,還未見識得了這條深屈道可怕之處。


雙線雙程

由於我沒有啟動任何 GPS 裝置,太詳細的路段紀錄我做不了。但如啟動了 GPS 就有可能更麻煩,因為那裡已經接收不了電話訊號,收到的只會是中國移動的訊號。那麼,當時開了 GPS,不知會否計算漫遊呢?由延慶寺開始走 2.5 km 應該是深屈道最可怕的一段,因為平均斜度應在 1:6 至 1:8 之間。首先第一個考驗,是在不下於 1:6 的斜度上,由兩隻接近直角的手臂彎,相連起來的 s 彎。看不見彎的陡坡,對於下坡天分負數的我來說有夠要命。可幸是路面狀況未算太差,最少,比札山道理想。


安全著陸,惡夢未完




過不了多久,應該是深屈道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地方--1:4 的斜度,這一段應該約 50 m 左右,但已嚇得我們一眾馬上跳下車來。在那裡是沒有路牌寫明斜度的,但友人廖先生用的先進高級咪錶有斜度計算,測到當時的路段斜度達 25%,夠嚇人了吧。


深石學校外的小橋


深屈道另一令人驚懼的地方在於--它是雙線雙程的道路,而且,真的有車來往的。換句說話,如果你下坡時因為斜度及彎度,令你要將車拐出對面行車線,那你要小心了,因為真的會有車從山腳地方開上來,尤其是早段的 s 彎。


散石灣

過了 1:4 斜度路段之後,可稱得上是豁然開朗,無論是路面闊度以至斜度都已經是正常路面水平,縱偶有較深的彎,但也不沒有之前的危險。到達深屈灣及深石村時,是下午 3 時 26 分。不過,惡夢並未完結。


眺望赤臘角南路

深石村經散石灣、沙螺灣、散頭村至東涌,是東大古道的半段。這半段的東大古道,雖然算得是沿海修築,但絕對不是在水平線的平地上;雖然沒有大坡幅的斜路,但小股上落已夠煩人。尤幸總算是完整的石屎路,不似由深屈往大澳的那段,不是石級,就是山道。


黎先生就是有要求

而最煩人的主要是穿過深石村時『阿婆茶水亭』前的一少段(我騎至抽起頭輪呢);散石灣前後的上下坡;以及沙螺灣到散石村一小段。由於古道本身相當狹窄,根本就不適宜單車行駛,加上煩人的上下坡,推又不是,騎又不是,所以當日一路走時一路想:由這邊到昂平的人,厲害厲害。


煩人的上下坡

 
稍為值得安慰的是,可從沙螺灣一帶眺望對面岸赤臘角南路機場一帶風景。對於曾到機場跑道尾的人來說,絕對是另一白番滋味。



回到東涌已是下午 4 時 30 分左右,以疲乏的身軀拖著車子走到地鐵站( 4 名東九龍的友人在逸東村電召客貨車接載回家,古先生更一早脫隊離開了),已經差不多到 5 時,較我預算的 3 時前完成,足足遲了兩小時。扣除午餐的 1 小時外,單單是深屈道加東大古道,就遠超我預算了。不過,跟一眾好友上山下海的郊遊團,確有孤身上路時所沒有的歡愉。


侯王宮

兩名北區友人決定在東涌地鐵站電召客貨車接載回家,只剩下我跟殷先生及廖先生乘東涌線離開。一路上考慮在南昌站之後的下一步:轉西鐵到紅磡再轉東鐵再轉馬鐵?出閘騎車到九龍塘乘東鐵轉馬鐵?最後決定:南昌出站直騎回家!因為,其實當日所騎的途程並不算多,加上休息足夠,直騎回家,我體力上絕對可以應付的。就當作整個星期沒有騎車的一點補償吧。

 

兩次大嶼山之旅都令我非常滿足。撇除挑戰陡峭的深屈道,及已走過的機場和大小蠔至欣澳到迪士尼,在大嶼山餘下的要一試的地方,應該是梅窩至長沙、石壁水塘路、大浪灣至狗嶺涌、羌山道至大澳。至於舊東涌道、石壁引水道及深屈引水道(非常危險,曾多次封閉!),我想,應該要等我再多一點郊遊經驗才可成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